“王婆”,過去很多人誤以為指的是一位姓王的婆婆,實際指的是男的,原叫王坡。他做事婆媽,說話羅嗦,人們送他外號叫“王婆”。
王坡老家是宋代西夏,避戰亂而來了開封府。他隨身帶有胡瓜(即今日的哈密瓜),還保持原來的甜香,只是外表不俏,當地人還未識“寶”,竟無人光顧。
王婆(坡)就運用他愛說話的這種推銷手法,向來往人等一個勁地夸說,行人們聽他說得這種瓜多香多甜,又見他把瓜切開了硬叫你嘗嘗!嘿--——不錯!甜呀!香呀!
宋神宗有次出宮巡視,也看見王婆在向行人滔滔不絕的介紹;而王婆知道面前的是皇帝,更加勁的夸說,請皇上試試。宋神宗一啖,覺得甘甜清香,當下說:“做買賣的還是當夸則夸,像王婆賣瓜,自賣自夸的有何不好?”就這樣,“王婆賣瓜,自賣自夸”就傳開了。
輾轉習用,這個歇后語已多用于貶意了。
“他讓你買他的甚麼保險時,好話說盡,就似‘王婆賣瓜,自賣自夸’的說個不了……。一旦到你需要索償時,他可就拖拖拉拉、支吾以對,那時說的好話全不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