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于湖北武昌洪山,處于丘陵地帶,有九嶺十八凹,土質為紅壤和黃壤土,避風向陽,又有泉水澆灌,冬春之際,氣候溫和,最宜紫菜苔的生長。歷史:《名醫別錄》中記載:蕓苔“乃人間所啖菜”,這里的“蕓苔”就是菜薹。早在三國時,菜薹已是普遍食用的蔬菜。在《齊民要術》、《唐本草》、《唐本草注》等古書中, 都有關于菜薹的記載。清代的《武昌縣志》、《漢陽縣志》中也有洪山菜薹“味尤佳,它處皆不及”之類的記載。相傳是湖北歷代向皇帝進奉的貢品,曾被封為“金殿玉菜”。特點:菜薹采摘早,產量高,品質優良,營養豐富,傲霜抽苔,粗壯肥嫩,色帶嫣紅,柔脆可口。
菜薹是武漢的名產,一千多年前就已馳名,歷史上對它的傳聞趣事不少。如蘇東坡兄妹為了吃菜薹在武昌留駐多日;黎元洪曾用火車把洪山的土運到北京種菜薹。文人墨客對它的誦詠甚多,范成大有“菘心青嫩芥苔肥”,楊萬里“苔菘正自有風味”等。清代《漢口竹枝詞》也有“米酒湯元宵夜好,鳊魚肥美菜薹香”。臘月最好吃
菜薹每年11月上市,次年3月罷園,分為頭道薹、二道薹和三道薹。頭道薹在霜降前后,二道薹在臘月間,三道薹是正月十五過后。菜薹有一個奇特之處,天氣愈寒,生長愈好,大雪后抽薹長出的花莖,色澤最紅,水份最足,脆性最好,口感最佳,民間有“梅蘭竹菊經霜翠,不及菜薹雪后嬌”之說。眼下正值臘月,正是吃菜薹的最好時節。